近年來,潁上縣堅持把加強黨員教育作為提升黨員素質能力的重要抓手,著力創(chuàng)新培訓方式,豐富學習載體,積極探索多層次、立體化、高質量的黨員教育新路徑,推動黨員教育走深走實。
實施“兩大活動”。開展“訓前問需”活動,采取走訪談話、座談交流、發(fā)放問卷等形式,摸清黨員干部在教育培訓等方面需求,不斷優(yōu)化教學設計,開發(fā)優(yōu)質專題課程,分類打造適合農村、機關、企事業(yè)單位等不同領域黨員教育的內容和課程,提供個性化教育方案,推動黨員教育培訓由“大水漫灌”向“精準滴灌”轉變。開通“名師送課”活動,按照“兼職為主、專職為輔”原則,建立以省市專家學者、黨校教師、縣直單位班子成員、優(yōu)秀村干部和各條戰(zhàn)線的先進模范人物等為主體的“師資庫”,根據(jù)教師特長,分門別類制定培訓“菜單”,各級黨組織根據(jù)黨員需求“看單點菜”,授課教師根據(jù)需求送,確保黨員教育不掛空擋、不落一人。
筑牢“三大陣地”。建強“1”個縣委黨校,發(fā)揮黨員教育培訓“主陣地”作用。始終堅持縣委黨校姓黨根本原則,把習近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擺在突出位置、作為主體班教學中心內容,并加大對黨的二十大精神解讀專題課程的開發(fā)力度,切實保障用黨的創(chuàng)新理論武裝黨員干部頭腦。做實“33”個鄉(xiāng)鎮(zhèn)(工委)黨校,發(fā)揮黨員教育培訓“主渠道”作用。按照“干什么、學什么”“缺什么、補什么”的原則,推行“政治理論+黨性錘煉+實用技術”模式,各鄉(xiāng)鎮(zhèn)因地制宜靈活設置培訓內容,開設黨性教育、業(yè)務能力、綜合素質提升等培訓課程,著力提升農村黨員黨性修養(yǎng)、業(yè)務水平及致富帶富能力。用活“N”個黨群服務點,打通黨員教育培訓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指導鄉(xiāng)鎮(zhèn)(工委)黨校依托村級(社區(qū))黨群服務中心、新時代文明實踐站、黨員活動室等載體,打造“家門口”黨員教育培訓陣地,方便黨員就近參加教育培訓。
打造“四大課堂”。搭建“云端課堂”,抓好“指尖學習”,充分利用共產(chǎn)黨員網(wǎng)、學習強國、安徽干部教育在線、省市縣先鋒系列平臺課件資源,采用“文字+音頻”等方式定期推送有關學習內容,讓黨員干部線上發(fā)表感悟感想,進行互動交流,方便黨員隨時隨地“加油充電”。深化“紅色課堂”,用活本地紅色資源,組織黨員打卡紅色教育基地,集中收看《榜樣8》《黨課開講啦》等系列教育課件,推行“課堂講授+現(xiàn)場教學+情景教學”模式,上好黨性錘煉課,夯實信仰之基。推行“流動課堂”,組建“送學上門”小分隊,積極延伸學習觸角、拓展學習途徑,變“上課”為“送課”,將黨的創(chuàng)新理論及時送到黨員身邊。打造“案例式”廉政課堂。聚焦紀法教育,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論述作為必修課,列入縣委黨校教育培訓和各級黨委(黨組)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計劃。同時積極弘揚廉潔文化,常態(tài)化推進廉潔文化進家庭,通過開展廉政家訪、組織家屬簽訂“家庭助廉承諾書”、黨員干部及家屬同上“廉政課”等形式,有針對性地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樹立好家風、涵養(yǎng)好作風。